1950年
6月14,郭沫若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的身份,作关于中国科学院基本任务的指示。这个指示提出三项任务:①确立科学研究的方向;②“培养与合理的分配科学研究人才”;③“调整与充实科学研究机构”。
11月19日至20日,中国科学院在北京、南京、上海举行第一次研究实习员的招考。
1951年
3月14日,高等学校与中国科学院联系合作问题座谈会在文津街3号中国科学院会议室召开。会议由郭沫若、马叙伦主持,参加者有严济慈、钱三强、罗常培等31人。
6月7日,中央人事部、中国科学院、中央教育部及所属高等学校代表组织成立1951年暑期招收研究实习员、研究生委员会。
6月11日,中国科学院与中央教育部联合发出《中国科学院所属研究机构、中央教育部所属高等学校研究部一九五一年暑期招收研究实习员、研究生办法》。
8月12日,中国科学院赴苏留学生4人离开北京前往苏联。
8月19日,中国科学院赴苏留学生3人离开北京前往苏联。
8月中旬 ,中国科学院与中央教育部联合招收研究实习员、研究生工作结束。这次共保送审查484人,录取研究实习员95人、研究生181人,共录取276人。
1952年
6月7日,中央人事部、教育部联合发出《中央人事部、中央教育部关于从高等学校一九五二年暑期毕业生中选拔研究实习员、研究生的通知》。这次共选拔364人,其中中国科学院拟选拔150人。
1953年
2月24日,中国科学院访苏代表团由钱三强团长率领离开北京出发。6月17日回京。
3月19日,苏联科学院学术秘书长托布契也夫院士、科学干部培养处处长诺维科夫、历史哲学部代理院士秘书潘克拉托娃等与中国科学院代表团座谈培养科学干部问题。
8月9日,在华担任政府文教副总顾问的苏联专家马里采夫约见张稼夫和武衡,建议中国科学院应重视科学干部的培养工作。
10月14日至11月17日,中国科学院召开所长会议。会议决定将大力培养科学干部作为新中国科学工作的一项长期的中心任务。
1954年
1月28日,郭沫若院长和钱三强在政务院第204次政务会议上分别作《关于中国科学院的基本情况和今后工作任务的报告》和《中国科学院关于访苏代表团工作的报告》。同次会议批准这两个报告。
3月6日,中国科学院第11次院务常务会议通过《中国科学院秘书处暂行组织规程》。下午,学术秘书处召开第一次会议,讨论了制定研究生条例的问题。
3月8日,中共中央对中国科学院党组于1953年11月19日呈送的《中国科学院党组关于目前科学院工作的基本情况和今后工作任务给中央的报告》做出批示,责成中国科学院和高等教育部提出逐步建立学位制度和科学奖励制度。
5月12-17日,中国科学院学术秘书处先后召开3次处务会议,讨论和修订与人事局共同拟就的研究生条例草案初稿。
6月3日,中国科学院通知成立秘书处,原计划局撤销;成立人事局,原办公厅人事处撤销。
6月12日,中国科学院成立研究生条例与学术奖励条例起草委员会,由竺可桢副院长任主席。
6月21日,中国科学院向研究生条例与学术奖励条例起草委员会委员,寄发研究生条例和学术奖励条例的初稿。
6月25日,研究生条例与学术奖励条例起草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召开。
7月3日,研究生条例与学术奖励条例起草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召开。
7月29日,中国科学院第29次院务常务会议通过《中国科学院研究生暂行条例》第二次修订稿和《中国科学院科学奖金暂行条例草案》。
12月14日,中国科学院学术秘书处召开第28次处务会议,讨论评估了院内的招生单位、专业、名额和导师。
12月17日,中国科学院通知各所属单位填报研究生的招生专业、名额和导师计划。
1955年
4月2日,中国科学院党组给陈毅副总理写信,其中反映了院长顾问柯夫达所提出的建立学术称号和学位制度问题。
5月6日,中国科学院党组将《中国科学院研究生暂行条例》和《中国科学院科学奖金暂行条例》修订草案上报中央宣传部审核,并请中央书记处审阅批示。
5月12日,中国科学院成立研究生招生委员会。
6月2日,郭沫若在中国科学院学部成立大会上提出要“充分发挥科学家的力量,积极培养新生力量”。
6月3日,《人民日报》发表题为《加强科学工作领导的重要步骤》的社论。
8月5日,国务院全体会议第17次会议通过《中国科学院研究生暂行条例》和《中国科学院科学奖金暂行条例》。
8月18日,中国科学院第34次院务常务会议通过中国科学院章程及博士研究生条例起草委员会委员名单。
8月31日,国务院发布施行《中国科学院奖金暂行条例》和《中国科学院研究生暂行条例》。
9月5日,中国科学院招考1955年度研究生开始报名。
9月6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积极培养科学研究工作的新生力量》,指出“正规的研究生制度的建立首先由中国科学院开始。”
9月13日,中国科学院章程及博士研究生条例起草委员会召开第一次会议。
9月19日,国务院通知其所属各部门,协助办好中国科学院研究生招生工作。通知指出:“《中国科学院研究生暂行条例》业经国务院批准发布,中国科学院决定今年暑期开始招收第一届研究生,这是我国科学研究事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件重要事件。……为了保证作好今年科学院的招收研究生的工作,国务院各部门对于合于投考条件并有志于终生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干部,在他们自愿投考并向你们提出请求时,应予以必要的和合于实际情况的证明和推荐。”9月30日,中央教育部人事处向各所属单位转发该通知。
10月5日,中国科学院科学干部培养部针对研究生的招生问题,召开京区各所行政负责人会议。
10月7日,中国科学院章程及博士研究生条例起草委员会召开第二次会议。
11月10日,中国科学院召开第49次院务常务会议,规定首届研究生的招生计划,应在不降低水平的原则下,尽量争取完成。
12月27日,中国科学院通知院属各单位,“以原人事局的理论教育处为基础成立科学干部培养部。……现规定自一九五六年一月一日起按新机构办公”。
1956年
1月4-6日,中国科学院1955年度研究生入学考试在北京、上海、沈阳三地举行。
1月5日,科学干部培养部通知院属各单位,该部即日起开始办公并启用新印。
1月11日,中国科学院与高等教育部联合发出《关于高等学校和科学研究机构几项试行的合作办法的通知》。
1月14日,中共中央召开关于知识分子问题会议,周恩来代表中央作《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报告》。
1月21日,知识分子问题会议中国科学院小组开会讨论《关于学位、学衔和荣誉称号的条例(草稿)》。
2月3日,科学干部培养部向院属单位发布《关于今年在本院干部中选拔留苏预备研究生的通知》。
2月20日,研究生招生委员会决定录取1955年度研究生67名(后又增加5名,共72名)。
2月25日,中国科学院向所属研究所通知已录取的首届研究生及有关事项。
3月3日,中国科学院党组致函钱俊瑞并转总理,汇报1956年度派赴留苏实习生进展情况。
3月6日, 科学干部培养部向院属单位下发通知,催复1956年研究生招生计划与关于学位考试、学衔评定及科学干部培养会议的意见。同日,科学干部培养部向院属单位下发关于学位名称问题的通知,规定:“关于学位名称,经国务院‘关于学位、学衔、工程技术专家等级及荣誉称号等条例起草委员会’考虑已初步决定采用学士、博士两级,学士即相等于前称之副博士,但在学位条例颁布前,一般仍沿用副博士名称”。
3月29日,中国科学院拟定并下发《对院直属单位干部培养问题的建议》,提出干部需具备的三个条件:熟悉和领会党对科学工作的政策方针;熟悉本单位的具体业务;有丰富的科学知识。
4月17日,科学干部培养部副主任陈泽赴莫斯科苏联科学院商谈派遣研究生问题。
6月26日,中国科学院第18次院务常务会议通过1956年研究实习员选拔办法。
7月10日,科学干部培养部向院属各单位下发通知,请各单位即行制订拟于1957年派赴苏联的副博士研究生计划。
7月14日,中国科学院就1956年研究生的招生问题,向院属各单位发出《中国科学院关于研究生报考工作的几项规定》。
7月28日,中国科学院第28次院务常务会议通过1956年下半年工作安排并决定撤销学术秘书处,成立办公厅、计划局、宣传局、器材局;原科学干部培养部改名干部培养局。
8月27日,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党组书记张劲夫为参加党的八大准备的《提请审查讨论的发言草稿》中指出:要解决科研队伍中一部分人员不安心的问题,除了加强政治思想工作外,还必须加强在职干部的教育培养工作。
9月6日,中国科学院向院属各单位发出《中国科学院关于应届大学毕业生报考研究生的规定》。
11月12日,中国科学院举行1956年度研究生入学考试。
1957年
3月,中国科学院向院内研究生招生单位下发1956年度录取研究生的名单。
4月22日,干部培养局下发《研究生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的学习办法》,要求研究生的哲学学习按照这一办法执行。
5月22日,干部培养局向院内1955年度招收研究生单位下发填写《研究生学位论文工作计划表(试用)》的通知。
7月8日,干部培养局向京区各招生单位发出通知,肯定研究生应该参加整风运动学习和“反右派斗争”的活动。
7月22日,中国科学院向院内各选派留苏研究生单位,下发《关于选派1957年留苏研究生工作中的几个问题》的通知。
8月5日,干部培养局通知院属各单位关于留苏预备研究生参加俄文考试、哲学学习及填写研究生学历与经历。
8月6日,中国科学院向院属各单位发出对选派留学生政治审查的两点规定。
8月7日,高等教育部下发《关于1957年缓出国的留苏预备研究生参加实际工作问题的通知》。
8月12日,干部培养局向院属各单位通报《关于我院派遣留苏生工作中的一些情况》。
8月16日,干部培养局向京区单位、研究生和导师下发关于研究生哲学学习问题的通知。通知规定:“现因反右派斗争正深入展开,为了更好地参加这一斗争,兹决定:研究生的哲学学习向后顺延(日期另行通知),目前应继续参加反右派斗争和学习有关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文件,原定的历史唯物主义部分的学习计划和开始内容即用上述内容替代。”
9月6日,中国科学院批复院内各招生单位1957年度研究生招生计划。同时通知各单位“经院第十六次院务常务会议通过,决定本年度招生工作由各招生单位自行办理”。
9月19日,高等教育部下发《关于缓出国研究生在工作进修期间必需参加反右派斗争与政治活动的通知》。
11月22日,干部培养局向京区1955年度招收研究生单位下发关于京区第一届研究生哲学考试问题的通知。
1958年
年初,北京地区一些研究所的科学家和领导倡议,借助中国科学院科学家的雄厚力量和实验室的优越条件,采取“全院办校,所系结合”的方针创办一所新型的社会主义大学。
1月29日,干部培养局和干部局通知院属各单位,务必抓紧对出国进修、实习人员进行政治审查,要求最迟于2月中旬以前将政治审查的有关材料报院。
5月9日,副院长张劲夫代表中国科学院党组向聂荣臻副总理、中宣部等部门呈请报告,建议由中国科学院试办一所新型大学。报告提议由中国科学院郭沫若院长、教育部黄松龄副部长和竺可桢、吴有训、严济慈、钱学森、杜润生、郁文、赵守攻等9人组成筹备委员会,立即进行筹备工作。
5月20日,聂荣臻向周恩来总理汇报中国科学院办大学一事,周恩来很赞成。
5月21日,聂荣臻就中国科学院拟办一所大学之事向中央书记处提交报告。
6月2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中央总书记邓小平对聂荣臻的报告批示:“书记处会议批准这个报告,决定成立这个大学。”刘少奇、周恩来、陈云等领导人也审核同意了书记处的决定。5日,聂荣臻批示:张劲夫同志即办。
6月8日,学校筹备委员会召开第一次会议。会议决定:成立大学筹备委员会,郭沫若为主任委员,黄松龄、竺可祯、吴有训、杜润生、郁文、严济慈、赵守攻、钱学森、于光远等为委员;确定了学校名称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通过了建校方案和1958年招生简章;设置原子核物理和原子核工程系、技术物理系、化学物理系、物理热工系、无线电电子学系、自动化系、力学和力学工程系、放射化学和辐射化学系、地球化学和稀有元素系、高分子化学和高分子物理系、应用数学和计算技术系、生物物理系等12个系,并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联系协作。28日,筹备处举行第1次系主任会议,决定增设地球物理系,确定了各系的系主任和副主任。
6月23日,中国科学院通知院属各独立研究所,编制招收1958年研究生和派遣1959年留学研究生进修人员和实习生计划,并希能尽早制订第二个五年(1958-1962年)和第三个五年(1963-1967年)计划期间招收研究生和派遣留学研究生、派遣出国进修与实习人员的计划和规划。
7月,林业土壤研究所自办的林土学院,经辽宁省教育厅批准建立,列入辽宁省1958年暑期第二次统一招生计划。
7月17日,应用化学研究所致函院计划局,报告该所开办的三所学校(长春化学学院、长春化工学校和技工学校)的办学及招生情况。
7月18日,中国科学院向各分院、办事处、各研究所(室)下发《关于编制1959年留学生计划的补充通知》。
7月21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址从西苑迁至北京复兴门外玉泉路19号,筹备处开始从中国科学院文津街3号搬至玉泉路19号办公。
9月1-2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北京考区录取的150名新生提前报到,办理注册手续。
9月20日,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学院大礼堂举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成立暨开学典礼大会,聂荣臻副总理等出席。学校是年招考录取和接收保送的新生1634名,原计划招生950名,后由各省、市保送292名,代中央各部门培养392名。
9月24日,国务院第80次全体会议通过任命郭沫若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
10月初,金属研究所自办的金属学院开学。该校共设物理冶金、冶炼物理化学、焊接3个系。
10月22日,中央宣传部任命郁文兼任中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党委书记。
10月28日,光学精密机械仪器研究所自办的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学院开学。该学院只设光学精密机械系。
1959年
2月2日,中国科学院下达中国科学技术大学1959年基建计划410万元,建筑面积50500平方米。
3月22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在高等学校中指定一批重点学校的决定》。《决定》指定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16所高等学校为全国重点学校。
4月3日,中国科学院干部局向有关研究所、分院下发关于1959年留学生业务和体格审查办法。
4月6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同意教育部意见,在上海、武汉、重庆、北京、沈阳、广州、南京七大城市设附属中学。
4月7日,中国科学院副秘书长杜润生在所长会议上作题为《关于1959年工作安排的报告》。他指出:“应当把培养干部当作最近几年内突出的任务。而对于某些新建所说来,应该作为第一位的任务。”
5月20日,中国科学院干部局签发《关于成立中国科学院北京科学技术学校以及1959年度招生计划问题》的通知。
8月28日,中国科学情报大学并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后者增设科学情报系,学生人数171名,这使全校1958级学生入学人数达到1805名。
1960年
1月22日,干部局向有关研究所和分院转发科委关于录取1959年度留学研究生的通知。
4月1-9日,中国科学院在山东烟台召开干部培养工作会议。院干部局局长武雨琴作了题为《加速培养干部攀登科学高峰》的报告,院副秘书长郁文出席会议并发表讲话。
4月20日,《科学报》发表题为《用更高的速度培养科学干部》社论,呼吁“要比过去更大量地培养以学习为主的研究生”。
1961年
4月3日,中国科学院数理化学部举行培养干部问题第一次座谈会。恽子强(数理化学部)、华罗庚(数学所)、吴乾章(物理所)、顾震潮(地球物理所)、屠善澄(自动化所)、李文彦(综合考察委员会)、熊毅(土壤与水土保持所)、孟祥玲(昆虫所)、郭慕孙(化工冶金所)、宋维屏(干部局)、陆静(干部局)11人参加。
4月6日,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化学部举行培养干部问题第二次座谈会(研究生座谈会)。恽子强、史云仙(动物所)、吴新智(古脊椎与古人类所)、章有为(昆虫所)、黄兆祥(力学所)、欧阳自远(地质所)、杨竹信(天文台)、夏康迪(干部局)、朱桦(《科学报》)、王惠庄(《科学报》)10人参加。
4月7日,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化学部举行培养干部问题第三次座谈会(青年科学工作者)。恽子强(数学物理化学部)、任新民(化学所)、涂序彦(自动化所)、徐余瑾(古脊椎和古人类所)、许原文(化工冶金所)、纪立人(地球物理所)、田波(微生物所)、潘一民(数学所)8人参加。
4月10日,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化学部举行培养干部问题第四次座谈会(导师)。恽子强(数学物理化学部)、方心芳(微生物所)、吴仲华(力学所)、马世骏(昆虫所)、陈家镛(化冶所)、吴新谋(数学所)、李翔(水研院)7人参加。
同日,为便于到相关研究所学习专业课和作毕业论文,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决定自下学期起,将大部分高年级学生迁到中关村上课,并成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一分部。一分部下设教学、行政和党团三个办公室,其正式组成后迁至中关村办公。
5月6日,中国科学院向院属各单位下发《关于1962年出国留学生的通知》,规定:根据1961年1月23日中央批准的第二次全国留学生工作会议关于今后派遣留学生采取减少数量提高质量的方针,决定是年从院各单位选拔100名左右留学生于1962年派遣出国学习。
7月19日,中央批准国家科委党组、中国科学院党组对《关于自然科学研究机构当前工作的十四条意见(草案)》。《意见(草案)》提出要“建立系统的干部培养制度”。
8月26日,中国科学院干部局下达了1961年北京科学技术学校暑期毕业生分配计划通知。
9月15日,中国科学院向院属各研究所颁发《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研究所暂行条例》,其中对研究生和在职干部的培养作出明确的规定。
1962年
2月16日至3月12日,国家科委在广州举行全国科学技术工作会议。在会上,许多科学家对1960年和1961年两年度的研究生质量及分配办法提出强烈不满,并要求改进。
3月24日,竺可桢副院长在化学所礼堂谈参加广州会议的感想。他说:“必须建立公开招收研究生制度,选拔历届优秀大学毕业生”。
4月18日,中国科学院明确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永久地址在玉泉路,学校的远景发展规模仍为3000名学生。
4月24日,中央教育部发出《关于1962年招收研究生问题的通知》。《通知》规定:“今年国家已经决定在大学毕业生统一分配工作以前,通过各招生单位的审查考试,先将最优秀的毕业生选作研究生。”中国科学院向所属单位下达修订后的1962年研究生招生计划。
6月9日,中国科学院决定取消研究生招生委员会,成立研究生委员会。
7月,中国科学院1962年度研究生招生工作基本结束,共录取213人。
10月12日,赵九章致信张劲夫副院长、郁文副秘书长及中国科大武汝扬副校长,建议科学院开办研究生院,统一组织研究生的哲学、外语等基础课的教学以及所系联合培养研究生。
11月23日,中国科学院第8次院务常务会议通过《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研究所研究生管理工作细则》。
1963年
1月28日,《人民日报》发表题为《科学院培养出一批优秀人才》的报道,对中国科学院毕业研究生的质量给予了高度评价。
5月,刘达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任党委书记。
5月31日,赵九章致信中国科大副校长武汝扬,提出地球物理所和科大共同试办研究生班的建议。
7月14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隆重举行首届毕业典礼。陈毅副总理、聂荣臻副总理、郭沫若校长等参加了毕业典礼,并和全体毕业生合影。
7月25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首次招收1963级研究生9名。
8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首届毕业生调配派遣工作于8月底基本结束。首届毕业生总数为1606人。除代培生直接回原单位,近代力学系学生推迟至寒假分配,以及考取研究生、储备和因病等不能列入分配外,实际分配1181人。
11月5日,中国科学院举行北京地区迎新大会,热烈欢迎是年到院工作和学习的归国留学生、大学、中专毕业生和研究生。张劲夫在会上号召青年要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做一个革命的科学工作者。
1964年
2月24-25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党委召开扩大会议,提出改进教学工作的重大措施:进行系和专业的调整,学制改为四年半,学生的生产劳动时间为半年;在中关村代科学院开办研究生院,在校人数保持1000名研究生的名额,研究生的专业课由各所科学家担任。学校负责研究生院的行政管理、思想政治教育和哲学、外语等公共基础课;将本科生压缩到2000人,逐步将他们迁回玉泉路本部;坚持“全院办校,所系结合”的方针。
3月28日上午,院研究生委员会召开会议。会议主要讨论了如下议题:研究生培养工作中的问题;培养研究生十年规划;研究生外文考试标准;1964年研究生录取标准。
5月9日,刘达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领导在中关村福利楼二五常会会议室向张劲夫副院长汇报一分部和研究生院的问题。根据张副院长指示,初步决定:充分利用各所的高级研究人员与实验设备,积极培养研究生;研究生院暂按1000人规模(每年招收300人左右);将中关村东北角(化学所以北,清华路以南)6万多平方米土地拨作研究生院与高年级学生教室、实验室、宿舍等建筑用地。
9月,中国科学院依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一分部成立研究生院,由其专门承担京区各所研究生的哲学、外语和其它公共基础课的学习及其前期生活、学籍、政治思想工作的管理。
9月5日下午,院研究生委员会召开会议。会议内容包括:①由干部局汇报1964年研究生的录取情况;②由干部局汇报1965年研究生招生计划情况;③由自动化所杨嘉墀汇报解决京区研究生外语学习的情况;④由干部局汇报8月1日召开技术科学部有关导师座谈会情况;⑤由干部局汇报1964年入学研究生准备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一分部集中学习的情况。
秋,中国科学院组织部分高年级研究生到农村参加“四清”运动。
1965年
2月16-19日,中国科学院干部局在北京召开了研究生招生工作的座谈会,详细研究和讨论了做好今年招生工作的有关问题,同时还对改进在学研究生的培养工作进行了讨论。
5月20-24日,中国科学院在中关村福利楼召开研究生工作会议。出席会议的有各大区分院、江苏科委以及有关研究所的59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负责人也参加了会议。干部局廖冰在会上作了1965年研究生录取工作的总结和编制1966年研究生招生计划的报告。会议重点讨论了1966年研究生招生计划的制订,以及研究生培养工作中的主要问题。
6月14日,中国科学院干部局下达1965年研究生初步录取名单。
6月26日,下午3时院研究生委员会召开会议。会议的主要议程是审定1965年研究生初步录取名单。
9月4日,下午,中国科学院研究生委员会(京区委员)在院部召开会议。由吴有训主持。首先由干部培养处罗伟就1965年录取研究生情况、1966年招收研究生计划,以及培养研究生方面的一些问题作了汇报,然后就这些问题进行了讨论。
1966年
2月3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决定,研究生的学制从1966年招收的研究生开始,即按照高教部的规定,“高等学校脱产研究生学习期限一般为三年,在职研究生学习期限一般为四年”执行。对于1965年以前入学的研究生的学习期限,在保证培养质量完成教学计划的前提下,亦可按新的学习期限考虑提前毕业。
6月27日,高等教育部发出《关于暂停1966年、1967年研究生招生工作的通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根据高教部:“本届高等学校毕业生一律在本校文化革命基本结束时再分配工作”的文件精神,推迟了今年毕业生分配时间。同时,1965年储备待分配的毕业生分配工作和1966年研究生的录取工作均相应推迟。
7月14日,中国科学院向各分院、办事处和各研究生培养单位发出《关于我院在学研究生参加文化大革命问题的通知》。其中规定:“我院各单位现在学的研究生,应在各单位党委(工作队)领导下,一律投入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暂停考试和论文答辩工作。”
9月21日,中国科学院京区、京外各地区28个单位的39位代表在物理所召开会议,正式成立“中国科学院革命研究生文化革命联络站”。
10月6日,中国科学院党委就研究生如何参加“文革”问题,向各分院和有关研究所发出《关于研究生如何参加运动的补充通知》。
1967年
1月3日,中央教育部向国务院文教办公室提出《关于废除研究生制度及研究生分配的报告》。
9月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中央文革小组联合发出《关于一九六六年大专院校毕业生分配问题的通知》。
9月19日,中国科学院向院内各研究生培养单位发出《关于研究生分配问题的通知》。
1968年
8月1日,中国科学院革命委员会向京区各单位发出《关于组织分配来我院的大专院校毕业生到军队农场锻炼问题的通知》。《通知》规定: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中央文革关于《一九六七年大专院校毕业生分配问题的通知》,1966年、1967年大专院校毕业生(包括研究生)一般必须先当普通农民,普通工人。为了使毕业生得到很好的锻炼,决定安排部分毕业生到解放军农场去锻炼。
8月2日,中国科学院革命委员会通知院属各单位,定于8月5日下午二时半在化学所礼堂举行第一批到军队农场锻炼的干部参加的毛泽东思想学习班开学典礼。
8月15日,中国科学院革命委员会通知院属各单位革命委员会,定于8月16日晚7时在“四不要”礼堂为京内外首批1300多名到军队农场锻炼的干部召开全院欢送大会。
9月13日,中国科学院革命委员会向院属各单位革命委员会下发《关于组织第二批大专院校毕业生到解放军农场锻炼的通知》。
10月10日,中国科学院革命委员会召开扩大会议,学习柳河“五七”干校的经验,决定开办科学院“五七”干校,要求干部(含科技人员)轮流分批下放劳动。
10月25日,中国科学院革命委员会向院属各单位革委会发函,通知“我院已先后统一组织了两批大专院校毕业生和研究生1100多人到天津4688部队和山西4642部队农场锻炼。”
1969年
10月底,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派李从珠等人到安徽省宣城、芜湖、安庆选点,经刘西尧与安徽省革委会主任李德生商量,决定学校先疏散到安庆。
11月1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召开全校大会。刘西尧到会传达中共中央《关于高等院校下放问题的通知》(即中共中央(69)72号文件),再次动员全校疏散搬迁,提出学校下去分两步走,先疏散,第二步再选点搬迁。
12月2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宣传队指挥部和校革委会作出学校疏散搬迁到安徽省安庆市的安排,并组成疏散和搬迁领导小组。
1970年
1月8日,中国科学院革命委员会向院属各单位革命委员会发出《关于我院在解放军农场锻炼的学生返回原单位的问题的通知》。《通知》规定:中国科学院在解放军农场锻炼的干部,没有再分配的任务,原则上一律返回原单位;从本月20日到本月底,锻炼的干部将按地区陆续返回原单位。
1月9-10日,决定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搬迁到合肥,在原合肥师范学院校址办学。并决定将全校人员分散到淮南、马鞍山、铜陵、合肥四地厂矿、白湖农场及合肥师范学院等处进行斗、批、改,半天劳动,半天搞运动。
10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自1969年12月开始迁入安徽,当月基本上完成了搬迁安徽的艰巨任务。总计组织货运装车70余次,运货量865吨,装运仪器、器材、图书、档案等35000箱;迁出家属470多户,组织职工、学生、家属客运20多批,约6000人次,用火车皮510多节,使用搬迁经费77万元。
1971年
9月22日,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领导体制改为安徽省与三机部双重领导,以安徽省为主。
1972年
2月24日,根据《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纪要》及三机部和安徽省有关招生工作的指示,当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首次招收具有2-3年以上实践经验的工、农、兵入学,全校18个专业,共招收539名学员。招生工作历经两个月,到4月20日结束。
8月1日,国务院科教组在北京召开关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专业对口问题会议。
12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搬迁合肥后,原来在北京依靠科学院各所办学的优势已不复存在,教师、实验室及各类用房严重不足,为此学校报告国务院科教组要求迁回北京。校党委书记、革委会主任刘达,副书记、革委会副主任武汝扬,革委会副主任钱志道也联名写信给周总理反映这一问题。
1973年
3月30日,经国务院批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领导体制改为由安徽省与中国科学院双重领导,以安徽省为主。
6月18日,安徽省教育局教革字(73)86号文件转发中国科学技术大学1972级工农兵学员补习文化课的几点主要做法,肯定了学校的经验。
11月5日,中国科学技术学校拟定了《中国科学院科学技术学校计划任务书》,计划请中国科学院党的核心小组审核。
1974年
11月30日,中国科学院向北京市计委、科教组发出《报我院科技校一九七五年招生计划》。《计划》规定:中国科学院科学技术学校1975年除无线电、机械两个专业继续招生外,经研究新增设计量、天文测量、遗传育种、图书等4个专业,共招收工农兵学员280名。但该校因故于1975年停办。
1975年
9月26日,邓小平在听取胡耀邦关于中国科学院工作的《汇报提纲》的说明时指示:“科学院要把科技大学办好”。中国科学院在北京召开关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办学方向和专业设置座谈会。院领导郁文参加并主持会议,指出:胡耀邦等院领导对办好科技大学十分重视,在给中央的《汇报提纲》中提出,要把科大的体制由双重领导、以地方为主,改为双重领导、以院为主。科学院决心要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办好。
10月23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党委领导受中国科学院领导委托,代中国科学院起草《关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几个问题的请示报告》(即代拟稿),以便向国务院领导报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情况。《代拟稿》中提出的办学思想冲破了“四人帮”的束缚,在当时的高等教育界产生了很大影响。它为粉碎“四人帮”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科教战线率先“拨乱反正”打下良好的基础。
1976年
11月5日,中国科学院召开揭发、批判“四人帮”插手科学院罪行大会,掀起了批判“四人帮”运动的序幕。
1977年
6月21-7月7日,中国科学院召开工作会议,明确指出,“要大力办好科技大学”,各研究所应“立即筹备招收研究生的工作”。
6月,中国科大11位教师联名写信给郭沫若,要求调整、加强中国科大的领导班子,让学校在北京设立一教学点,以继续坚持1958年确定的办校方针。郭沫若将此信转给了方毅,方毅再上报中央,华国锋等人圈阅同意了信中的提议。
8月4-8日,邓小平邀请30多位老中青科教工作者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座谈会,其中,有15位专家来自中国科学院。座谈会由方毅主持,与会专家围绕科学和教育的实际问题发表了大量意见,包括恢复高考、恢复国家科委等。8月8日,邓小平发表重要讲话。
8月5-13日,中国科学院在京召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工作会议。根据会议精神,9月5日、10日,中国科学院先后向国务院呈交了《关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几个问题的报告》、《关于招收研究生的请示报告》,并迅速得到华国锋、邓小平等中央领导的批准。
8月13-9月25日,1977年的第二次全国高等学校招生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决定改革招生制度,实行自愿报名,统一考试的办法,1977年的高等学校招生工作推迟到1977年第四季度进行。被取消了11年之久的高考制度得以恢复。
10月12日,国务院批转教育部《关于高等学校招收研究生的意见》,指出条件比较好的高等学校应从1977年起积极招收研究生。
10月20日,人民日报发表新华社的《培养科研人才适应四个现代化的需要 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院在京成立》和严济慈的《为办好研究生院而竭尽全力》两文,公布了中国科学院委托中国科大创办研究生院,开始招收研究生的消息,引起很大反响。
11月3日,教育部与中国科学院联合发出1977年招收研究生具体办法的通知,提出,招收研究生采取“本人志愿申请报考,经所在单位介绍,向招生单位办理报名手续,经过严格考试,择优录取”的办法。这标志着我国研究生教育制度的全面恢复。
11月9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印章正式启用。
11月28日,中国科大在学校礼堂举行1974级工农兵学员毕业典礼大会。1974级毕业生共343名。
12月3日,中国科学院研究生招生领导小组在北京召开会议,讨论招收研究生的命题问题。
12月12日,我国恢复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从是日起中国科大共派出67名招生人员分赴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招生,共录取新生738人,分布于20个专业和一个少年班。该校还恢复招收研究生107名。
1978年
1月10日,教育部发出《关于高等学校1978年研究生招生工作安排意见》,决定将1977、1978两年招收研究生的工作合并进行;一次报名,同时考试,一起入学,统称为1978届研究生。
1月20日,中国科学院发出通知,决定根据国务院国发(1977)112号文件的精神,将1977、1978两年招收研究生的工作合并进行,统称为1978届研究生。
1月18日,成立中国科学院研究生招生办公室。
1月26日,中国科学院发文成立中国科学院教育局,负责人为张莫棠、李森、姜珊。
1月28日,中国科学院决定开办中国科学院京区业余科技大学。9月8日,该校印章正式启用,首任校长为中国科学院副秘书长甘重斗。1983年学校更名为中国科学院职工科技大学。
3月1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在北京郊区原北京林学院院内成立。这是粉碎“四人帮”以后,由中国科学院创办的国内最早的一所研究生院。
3月8日,中国科大举行第一期少年班(1977级)开学典礼,中国第一个少年大学生班正式诞生。
3月25日,教育部、中国科学院联名向国务院发文,同意将浙江大学和拟扩建为哈尔滨科学技术大学的黑龙江工学院改属中国科学院和省双重领导,以中国科学院为主。8月23日,中国科学院通知黑龙江、浙江两省的计委、建委、高教局等机构,开始对哈尔滨科学技术大学和浙江大学的接收工作。中国科学院于当年下半年分别任命王大珩、钱三强为两校校长。
3月31日,国务院批复同意严济慈任中国科大研究生院院长,马西林、秦穆伯、钱志道、彭平为副院长。同日,中国科学院党组发出《关于成立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院党的领导小组的决定》,任命马西林为党的领导小组组长。
4月26日,中国科学院发布《中国科学院关于选派科技进修生的通知》,提出在1978-1980年,全院拟派1000名科技人员出国进修,其中1978年争取派出200名,要求各院属单位制订选派科技进修生的三年规划,并抓紧上报1978年的人选。
4月29日,中国科学院发函成立合肥科研、教育基地,该基地由中国科学院和安徽省双重领导,以中国科学院为主。
6月15日,国家计委批复同意中国科大研究生院的建设方案,规模为研究生1000人,教职工300人,院址在原北京林学院内。
7月5日,中国科大研究生院建立第一个实验室——无线电实验室。
7月14日,中国科学院向院属及代管单位发布《关于从今年招收的研究生中选拔二百至三百人出国留学的通知》。
7月中旬,中国科学院决定撤消设在文安、大兴的五七干校,在怀柔雁栖湖原力学所、化学所二部筹建中国科学院干部学校,干部学校首任校长为胡克实。
7月22日-8月3日,教育部在北京召开研究生培养工作会议,决定从1978年起研究生的学制实行二、三、四年制并行。
7月,国家制订《一九七八年至一九八五年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草案)》,提出:要大力发展正规的和业余的高等教育、广开才路,加速培养科学技术人才;要培养研究生,中国科学院、高等学校,特别是重点大学要逐步扩大研究生的比重……八年内共培养研究生8万人;聘请外国专家来华讲学;积极地、有计划地派遣科学技术人员、实习生、留学生、研究生出国学习、进修、考察。
8月4日,教育部发出通知,1978年选派出国留学生的名额增至3000名以上。
9月1日,根据邓小平批示精神和中国科学院党组决定,中国科大“北京教学管理处”在北京玉泉路原中国科大校舍南院正式成立。
9月1-3日,院属四所大学工作座谈会在北京召开。
9月21日,中国科学院向国务院提交请示报告,同意将成都工学院改建为成都科学技术大学,并列为全国重点大学,由中国科学院和四川省双重领导,以中国科学院为主。10月23日,国务院批准了这个报告。
10月14日,中国科大研究生院举行首届研究生开学典礼,首届研究生共招收1013人,其中130人专学外语准备出国,实际报到的共883人。中国科学院的73个研究所和四所大学共招收1529名研究生,占全国招生总数的14.3%,占全国招收理工科总数的22.8%。
12月中下旬,中国科大59名教授、副教授联名写信给中央领导和中国科学院党组,要求将中国科大迁回北京。
1979年
1月15日,中国科学院党组向方毅和邓小平发出《关于我院派往国外的进修学者和研究生生活费用问题的紧急请示》,要求尽快提高相关人员的生活待遇。
1月23日,中国科学院向国务院提交《关于充分利用民间途径选派一些出国进修人员和研究生的请示》。
3月22日,根据党中央和国务院关于建立学位制度的指示,教育部和国务院科技干部局共同组成以蒋南翔为首的学位条例起草小组。
3月23日,中国科学院党组下发《中国科学院党组关于把全院工作的中心转移到科研上来的几点意见》,要求院属机构在3-5年内,要把培养人才的工作提到最重要的地位。
3月,中国科学院教育局召开京区研究生工作座谈会,强调招收研究生必须确保质量,宁缺勿滥。
4月2-5月18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李政道教授应邀来中国科大研究生院讲授“粒子物理“和“统计力学”。听课的包括来自全国28个省市科研单位、高等院校的900余人。
4月17日,成立以严济慈为主任,张文松、钱志道为副主任的中国科学院研究生委员会,协助院务会对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建议。
9月3日,中国科大北京教学管理处举行开学典礼。1976级第一批4个专业的117名师生赴京进行后期教学。
9月20日,生物物理所研究人员郭爱克以“特优”总成绩获得慕尼黑大学自然科学博士学位,成为“文化大革命”之后,中国内地留学生中第一位留学西方获得博士学位者。
11月1日,纪念中国科学院建院30周年茶话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邓小平发表重要讲话,要求做好培养、发现和使用人才的工作,把学位制度、职称制度建立起来,并希望“老科学家要把最大精力放在培养人才、发现人才上”。
11月3日,教育部、中国科学院、财政部、国务院科技干部局、外交部、国家科委联名向国务院提交《关于拟改变对出国留学人员、访问学者所得奖学金和资助费的处理办法的请示报告》。
11月26日,院属四所大学基础课教学座谈会在合肥召开,暨南大学、上海交大、合肥工大等校派代表参加了会议。
1980年
2月12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13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并决定于1981年1月开始实行。
2月22日,中共中央同意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严济慈兼任中国科大校长。
2月25日,国务院批准中国科大设立“郭沫若奖学金”。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这是首次设立的奖学金,也是首次用个人名字命名的奖项。
3月22日,中国科学院院长办公会议讨论决定将干部学校更名成立中国科学院干部进修学院,由秦力生副秘书长兼任院长。
5月13日,根据教育部和中国科学院《关于推荐学生参加赴美物理研究生考试的联合通知》,中国科大研究生院接受委托成立CUSPEA招生委员会和办公室。
6月24日,中国科学院向院属各单位发布《关于个人申请出国留学问题的通知》。
9月14日,中国科大研究生院与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签订两校联合开办中国科学院英语培训中心的协议书。同日举行开学典礼,首批学员120人。
9月29日,中国科学院任命张新铭为中国科大研究生院党的领导小组组长、副院长。
11月2日,经国务院批准,将中国科学院浙江大学和成都科技大学的领导关系分别改为教育部与浙江省,教育部与四川省双重领导。
11月9日,经国务院批准,将中国科学院哈尔滨科技大学的领导关系改为以国家仪器仪表工业总局为主,与中国科学院、黑龙江省三家共同领导。
1981年
1月5日,中国科学院发布关于留学人员选派工作和国外管理工作的若干规定。
2月24日,成立中国科学院学位委员会,由冯德培任主任,黄昆、张文松任副主任。
2月27日,中国科学院党组决定,中国科大研究生院和中国科大北京教学管理处合并。1982年4月,决定撤消中国科技大学北京教学管理处,在中国科大研究生院建制中设立大学工作部,负责承办中国科技大学后期教学工作。
3月6日,中共中央转发中国科学院党组《关于中国科学院工作的汇报提纲》,就教育工作提出:进一步办好中国科大和中国科大研究生院,继续贯彻和发展“全院办校,所系结合”的方针,在办学条件上给予更多的支持,使它能够培养更多高水平的科学技术人才。大力加强培养研究生的工作,培养出取得硕士、博士学位的中、高级科技人才。今后,研究生应逐步成为科学院研究人员的主要来源。
3月13日,中国科学院学位委员会在北京举行第一次会议。会议研究了科学院1981年实施学位制的几点意见,原则通过科学院参加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审查小组人选名单。
5月13日,中国科学院党组同意中国科大研究生院由北京林学院迁至玉泉路19号原中国科大旧址办学。
5月22日,中国科学院学位委员会举行第二次会议,会议进行了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及其学科专业的初审工作,审核了各申请学位授予单位的学位评定委员会名单,讨论了必须严格保证学位质量等问题。
7月27日,院职工教育领导小组成立,组长郁文、副组长黄书麟。院教育局负责日常工作。
10月4日,CUSPEA考试和推荐工作结束,审定向美方推荐128人。
11月3日,国务院批准,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化学部、地学部、生物学部、技术科学部和中国科大为博士学位和硕士学位授予单位。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的5个学部包含58个研究所。全院授予博士学位的学科、专业点125个,占全国总数的15%;可以指导博士研究生的导师242人,占全国总数的54%,全院授予硕士学位的学科专业点218个。
11月27日,中国科大研究生院隆重举行首届研究生毕业典礼,钱志道主持,严济慈为546名研究生颁发了毕业证书。
12月14日,美国46所大学联合招收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研究生。中国科学院28名考生被录取,其中男生20名,女生8名。
12月19日,中国科大1981年度研究生毕业典礼在合肥举行。
12月29日,中国科学院党组批复同意张新铭任中国科大研究生院党委书记,张学彦、李侠任副书记。
1982年
2月6日,高能物理所研究生马中骐通过博士学位论文答辩。随后,系统科学所谢惠民、中国科技大学李尚志、赵林城、白志东和冯玉琳也陆续通过博士学位课程考试和论文答辩。6月,院学位委员会经审议,授予这六人博士学位。这是新中国培养和授予的第一批博士。
3月12日,方毅副总理对中国科大办少年班取得的成绩予以肯定,并作出重要批示。
4月24日,中国科大批准1981年度授予首批102人硕士学位。
5月10日,中国科学院发布《关于对在国外的留学人员加强管理的通知》,要求院属各单位对每个出国留学人员都指定一名科学家负责指导,负责人在留学人员临出国前亲自进行谈话,并采取及时给留学人员回信、做好留学人员家属的工作等措施加强对留学生的管理,以减少不良现象的发生。
5月15日,为便于对外进行学术交流,中国科学院党组批准中国科大研究生院可以同时使用“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两个名称,对外挂两块牌子。
7月2日,中国科学院发出《关于招收在职的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研究生有关问题的通知》。
7月2日,中国科大成立自然科学史研究室,钱临照副校长兼任研究室主任。
8月9日,中国科学院院长办公会议讨论通过《关于改进访问学者、留学人员选派和管理工作的决定》,决定今后的留学人员的选派和管理工作,应遵循“突出重点,统筹兼顾;认真遴选,确保质量;广辟渠道,力争资助;加强管理,扩大效果”的原则。
9月20日,国务院副总理万里对温元凯提出在近代化学系化学教研室实行体制改革试点的建议作出重要批示。9月30日,中国科大决定在化学教研室实行教学体制改革试点。
1983年
3月1-18日,丁肇中应中国科学院邀请来华讲学访问。3月4日,他们一行三人来中国科大选招研究生。全国共选招6名研究生,其中中国科大4名。
3月下旬,中国科学院成立职工教育委员会,叶笃正副院长任主任,胡永畅、任知恕任副主任。
4月8日,国家计委正式批准中国科大建设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
5月27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在人民大会堂联合召开博士学位和硕士学位授予大会。首批授予博士学位的18人中有12人为中国科学院研究生。
9月30日,中国科学院干部进修学院更名为中国科学院管理干部学院。
12月5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五次会议批准中国科学院第二批博士学位学科点20个,博士生导师91人。
12月14日,邓小平批示:“据我了解,科技大学办得较好,年轻人才较多,应予扶持’。1984年4月2日,国务院批准将中国科大等10校列为“七五”期间国家重点建设的大学。
1984年
2月20日,中国科学院转发劳动人事部《关于贯彻落实中央领导同志重要批示,进一步做好出国进修人员回国后专业不对口调整工作的通知》和《关于印发<毕业留学生分配派遣暂行办法>的通知》,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办法,要求院属各单位安排好回国进修人员、毕业留学生的工作。
6月28日,中国科学院向国家科委科技干部局提交《关于建立博士后流动站的方案》。
8月6日,中国科学院院长办公会议通过了第二届院学位委员会名单:卢嘉锡任主任。王大珩、黄昆任副主任。马大猷、吴文俊、邹承鲁、钱人元、施雅风等24人任委员。
8月17日,成立中国科学院职工教育研究会筹备组和中国科学院科技人员继续教育协会筹备组,卢嘉锡为组长,孙鸿烈、刘源张为副组长。
8月28日,中国科学院党组作出关于加强干部教育、职工教育工作的决定。
9月17日,中国科学院决定由管惟炎任中国科大代理校长(待中央审批后正式任命),方励之、龚升、包忠谋、辛厚文任副校长(任期均为五年);杨海波任校党委书记(待中央审批后正式任命),管惟炎、王玉民、王学保任党委副书记。
11月20日,合肥同步辐射实验室奠基仪式在中国科大隆重举行,胡启立、严济慈等领导人参加了奠基仪式。
1985年
1月21日,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每年9月10日为“教师节”。
3月22日,成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夜大学,尹鸿钧兼任校长。
3月,中国科大在部分系试行本科生、硕士研究生一贯制。
4月9日,国务院任命严济慈为中国科大名誉校长;管惟炎为中国科大校长(任期五年)。
5月7日,中国科学院下发《关于我院学位授予权下放的通知》和《中国科学院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暂行工作细则》,决定把学位授予权下放到各研究所。同日,中国科学院确定中国科大研究生院在组织上是中国科大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有相对独立性,研究生院院长由中国科大校长兼任。
5月27日,中共中央发布《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决定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改变高校全部按国家计划招生,毕业生全部由国家包分配的办法,实行国家计划招生、用人单位委托招生和在国家计划外招收少量自费生。
6月12日,院下发《关于下达1985年派遣公费留学人员计划的通知》,决定根据中央的有关精神对公费留学人员的选拔工作进行相应的改革。
7月5日,国务院批转国家科委、教育部、中国科学院《关于试办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报告》,决定在我国试行博士后制度。
7月19日,中国科大研究生院由管惟炎兼任院长(任期三年),汤拒非任常务副院长,王玉民、颜基义任副院长(任期三年);屈忠任党委书记,王玉民、张培华任党委副书记。从本届领导班子开始实行院长负责制。
9月6日,中国科学院同意中国科大作为实行教师职务聘任制的试点单位。
9月24日,中国科学院教育局发出通知,要求院属各单位试行《中国科学院研究生学籍管理的暂行规定》。
9月26日,中国科大从1985级开办教改试点班,不分系科组织教学,探索人才培育途径。
10月25日,中国科学院下发《关于加强研究生工作的几项规定》。
11月15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部正名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合肥)。
1986年
2月3日,中国科学院学位委员会召开会议,审核上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的第三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和学科、专业及博士生导师名单。
2月19日,中国科学院科技人员继续教育协会和职工教育研究会在北京召开第一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卢嘉锡任协会理事长、研究会会长,孙鸿烈、刘源张任协会副理事长、研究会副会长。
2月24日,中国科大研究生院(北京)院务会决定选择有代表性、条件成熟的教研室组建教学部,进行体制改革试点。
6月28日,中国科大研究生院(北京)建筑面积为11300平方米的研究生宿舍楼破土动工。
7月1日,中国科学院下发《关于1986年公费出国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选拔工作的通知》,要求公费留学生在出国前必须与本单位签署学成归国保证书。
8月6日,中国科学院教育局下发《关于“七五”期间做好研究生工作的意见》和《关于进一步改进留学人员工作的意见》。
10月13日,英国女王在北京宣布,自1987年起,每年给予中国30个奖学金名额,中国科学院获得其中15个。
10月13日,管惟炎兼任中国科大研究生院(合肥)院长,史济怀任副院长。
1987年
1月12日,周光召宣布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决定:中国科大改由彭佩云任党委书记,滕藤任校长;免去管惟炎校长职务,撤销方励之副校长职务。中国科学院党组决定:刘吉任中国科大党委副书记,滕藤任中国科大研究生院院长;免去管惟炎党委副书记和中国科大研究生院院长职务,管惟炎、方励之调北京任研究员。
4月3日,中国科学院下发通知,从1987年起开始与清华大学合作开展保留研究生入学资格(录取后先工作后入学)的试点工作,以提高从有实际经验的在职人员中招收研究生的比例。
5月12日,中国科学院职工科技大学并入管理干部学院,为该学院的中关村分部。对外招生仍保留职工科技大学的名称。
8月14日,中国科学院教育局下发《试行推荐有实践经验的优秀在职人员为博士生的办法》。
9月23日,龚升任中国科大研究生院(合肥)院长、中国科大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大学报主编。
11月23日,中国科学院周光召、冯康、黄维垣、涂光炽、邹承鲁、干福熹被任命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
12月3日,中国科学院第三届学位委员会成立。滕藤任主任,王大珩、曾庆存任副主任,卢嘉锡等24人任委员。
1988年
2月9日,中国科大改由谷超豪任校长(任期五年),刘乃泉任党委书记。王义端、宋天顺任党委副书记。12日,任命刘乃泉为中国科大第一副校长(任期五年),尹鸿钧为副校长(任期五年)。4月15日,谷超豪兼任中国科大研究生院(北京)院长,汤拒非、张培华任副院长。
4月18日,中国科学院批准成立中国科学院合肥分院科学技术学校。
4月26日,中国科学院教育局发布《中国科学院关于中外合作培养博士研究生暂行办法》。
6月28日,中国科大决定从1985级的本科生开始,自1988-1989年度第一学期始开展主辅修专业制的试点工作。
7月7日,中国科大管理学院成立,院址设在北京怀柔中国科学院管理干部学院内。学院由中国科大已建立的经济管理与系统科学系、科学管理与情报科学系以及在北京即将新建的管理工程系组成,前两个系今后仍在合肥。
7月22日,国家教委批准中国科大基础数学、计算数学、固体力学、固体物理(联合低温物理)为重点学科点。
10月,签署《中国科学院与浙江大学共同培养研究生协议书》。
1989年
2月21日,任命王玉民为中国科大研究生院(北京)党委书记,金富庆为党委副书记。
6月22日,中国科学院设立“中国科学院院长奖学金”,并公布《中国科学院院长奖学金条例》,以奖励优秀研究生。
8月14日,中国科学院教育局颁布《机关职工学习暂行规定》。
10月10日,中国科学院成立中关村教育与科研示范网络领导小组,胡启恒副院长担任组长。
1990年
1月31日,中国科学院向国家教委、人事部提交《关于我院研究生招生、分配工作中有关问题的报告》,提出科学院将逐步扩大博士生比例,减少招收硕士生,在此后3-5年内,把硕士生的招生规模稳定为1500人,博士生的招生规模稳定为800人;对于在科学院毕业的硕士生和博士生,科学院拟留55%-60%到院工作,另有10%-15%的毕业博士生进入博士后流动站工作。
6月8日,《中国科学院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暂行办法》发布并实施。
9月10日,中国科学院召开“庆祝教师节、表彰先进大会(京区)”,表彰院教育系统290名优秀研究生导师和先进教师、93名先进教育管理干部。
9月20日,中国科学院党组发布《中国科学院关于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几点意见》。
9月25日,中国科学院发布《关于试行博士生副导师制度的通知》。
10月20日,中国科学院发布《中国科学院留学人员管理暂行办法》。
11月20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中国科学院新增补博士导师164名、博士学科点8个,硕士学科点20个。
12月12日,香港王宽诚教育基金会在中国科学院设立“中国科学院王宽诚科研奖金”。为此,中国科学院发布中国科学院王宽诚科研奖金《章程》和《管理条例》。
12月25-28日,针对研究队伍年龄老化现象严重、人员结构不合理、队伍不够稳定等问题,中国科学院召开建院以来第一次青年工作会议。会议交流了培养青年人才的经验,讨论了如何进一步吸引、培养、造就科技事业新一代接班人的一些政策问题。
1991年
5月3日,中国科学院下发《关于建立研究生教育与学位授予质量检查评估制度的通知》。
6月29日,人事部、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批准中国科大力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两个学科新建博士后流动站。
8月3日,国家教委批准自1992年起在中国科大数学、物理两个学科进行“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分流制”教育改革试点。
8月6日,国家教委批准中国科大数学专业为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第一批本科重点改革、建设试点专业之一。
11月25日,中国科学院发布《中国科学院博士后工作暂行规定》。
12月20日,中国科学院颁布《中国科学院留学经费择优支持管理实施细则》,决定从院留学总经费中安排20%的经费用于支持拔尖留学人员学成后回院工作,或回院工作一段时间。
1992年
3月24-27日,“中国科学院出国留学工作研究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学术讨论会”在贵阳召开,来自中国科学院12个分院、近百个研究所的约130名代表参加了大会。大会选举产生了第一届常务理事会,孙鸿烈副院长为名誉会长,石庭俊为会长。
5月17日,中国科学院颁布《中国科学院留学基金(派遣)管理条例》,提高对45岁以下公费出国进修的(高级)访问学者的资助力度,除国家标准外,另每年增发5000美元的奖学金(出国半年者增发2500美元)。
9月,中国科大被国家教委继续列入国家“八五”期间重点支持的院校。
10月,中国科大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获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特等奖。
1993年
2月8日,中国科学院下发《关于研究生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
3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所、地质所、生物物理所、中国科大自行审批博士生指导教师。
4月2日,中国科大研究生院(北京)信息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曾肯成教授等人的科研项目“密码学的一组理论研究及应用开发”荣获1992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这是该院建院以来第一次获得国家级大奖。
5月30日,中国科学院发布重新修订过的《中国科学院院长奖学金条例》。
5月至1994年1月,中国科大研究生院(北京)与科学院京区40余个研究所专家共同研讨研究生课程的调整和改革。设立适应于硕博连读的课程体系,增设部分博士课程和经济、管理及人文课程。
8月4日,国家教委批准中国科大力学专业和物理学专业为全国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
8月28日,周光召代表中国科学院和院党组来中国科大宣布学校新领导班子名单。汤洪高任校长,余翔林任书记,余翔林(兼)、尹鸿钧、冯克勤、张新夷、卞祖和、韩荣典任副校长,王学保、金大胜任党委副书记。另成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顾问委员会”,由周光召任主任委员,王佛松、杨永良、谷超豪任副主任委员。
9月7日,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到中国科大研究生院(北京)视察,并参加该院建院15周年暨教师节座谈会。他对该院院所结合的办学体制予以肯定,并提出了进一步发展的设想。
9月22日,中国科学院下发《中国科学院关于进一步做好研究生招生工作的几点意见》。
9月28日,中国科大研究生院(北京)院务会、党委会通过《中国科大研究生院(北京)关于机构和机关改革的意见》。此次改革以强化功能、理顺关系、提高效率为目的,采取分类管理、职能分离、合署办公的方式,机关机构精简率为28%,人员分流率为33%。
10月18-26日,院教育局在管理干部学院举办教育干部研讨班,参加者包括11个分院和部分研究所的教育干部50余人。
11月13-26日,中国科学院教育局在香港举办了中国科学院研究生招生展览,并在澳门各大学举办讲座、咨询活动。
12月10-11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中国科学院新增博士点17个,硕士点51个,博士生导师304名。
12月11日,国家教委批准中国科学院从1993年起在北京、上海、合肥三区的20个研究所开始对港澳台和国外招收研究生。
12月14-16日,在青岛召开中国科学院教育工作。王佛松副院长作了题为《认清形势、明确任务,进一步开创我院教育工作的新局面》的报告。
1994年
2月22日,浙江大学与中国科学院达成合作意向:进一步加强人才培养方面的合作,联合争取国家攻关项目,聘请中国科学院的专家到浙江大学兼职、讲学、担任顾问等。
3月1日,发布《中国科学院关于加快研究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
5月21日,中关村地区教育与科学示范网NCFCS与国际互联网连通,使我国成为国际上第71个与国际直接联网的国家,其中我院有联网单位40余个。
6月2日,路甬祥副院长与清华大学校长王大中正式签订《中国科学院与清华大学进一步加强科技合作协议书》,在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及人员交流方面进行合作。
6月4日,周光召院长、路甬祥副院长到北京大学与校长吴树青会谈,并正式签订《中国科学院与北京大学合作协议书》,在人才培养与交流、科学研究方面开展合作。
6月20日,中国科学院向国家教委提出申请,要求扩大研究生,尤其是博士生的招生计划,扩大招生管理自主权。
6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和国家教育委员会研究生工作办公室公布学科评选结果,物理所博士学位授权点的凝聚态物理专业获得全国第一名;光学专业获得全国第二名;等离子体专业、理论物理专业分别获得全国第三名。
7月11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与上海医科大学签订合作协议,决定在研究生培养和人才交流方面进行广泛合作。
8月28日,中国科学院颁布《中国科学院公费出国留学短期项目暂行条例》,决定实施一些短期项目,资助学术带头人和业务骨干出国进行为期2-3个月的进修、讲学和合作研究。
9月19日-20日,院教育局在北京召开在职人员申请学位工作检查验收会。受检的14名拟授予博士学位的在职人员中,有2人推迟验收,2人不合格。
10月15日,经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评审通过,中国科学院新增博士后流动站12个,分属10个单位。
1995年
1月3日,院下发重新修订过的《中国科学院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的办法》。
3月20日,中国科学院教育局在太原召开了院教育改革试点座谈会,会上就硕博连读、为企业培养高级人才和提高职工队伍整体素质等方面的规划设想进行了交流和探讨。
5月29日,中国科学院下发《关于提高博士生招生和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和《中国科学院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工作条例》。
5月,任命余翔林为中国科大第七届党委书记,金大胜、李国栋为党委副书记。
66月25日-30日,教育局在成都召开了院职工教育工作会议,副秘书长王玉民出席会议并作了“围绕三个基地建设,加强人才培训,开创我院职工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的讲话。
7月23日-25日,院教育局在吉林组织召开“中国科学院、高等学校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研讨会”,中国科学院物理所、金属所等5个研究所和中国科大、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11所高校的近30名代表与会。
9月17日-20日,在合肥召开中国科学院博士后工作会议暨“中国科学院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成立大会。会议回顾了10年来博士后工作的成就和经验,10年建站77个,招收博士后920人,累计出站488人。
9月20日,下发《“中国科学院博士生重点培养基地”评审办法》。
10月5-26日,中国科学院第一期所级领导干部研讨班在管理干部学院举办,参加者有分院和研究所的领导干部共44人。
12月5日,在国家教委、国家计委和财政部召开的部分高等学校“211工程”立项工作会议上,确定包括中国科大在内的15所重点高校首批进入国家重点建设项目“211工程”。
1996年
1月22-26日,院教育局在昆明召开中国科学院研究生德育教育座谈会。院党组副书记余志华到会并讲话。
2月26日,国家教委批准中国科大在合肥建立研究生院。4月4日,举行正式建院挂牌仪式。
3月29日,中国科大招收30名首批外国留学生,学习中国语言和文化。
4月16日,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视察中国科大,强调进一步加快高等教育和高等院校改革的力度。
9月4日,汤洪高兼任中国科大研究生院(北京)院长,冯克勤任常务副院长。
10月23日,中国科学院常务副院长路甬祥和安徽省省长回良玉分别代表中国科学院与安徽省人民政府签署中国科学院与安徽省人民政府共建中国科大的意见。
11月14日,中国科大校园网络工程通过专家验收,各项功能和技术指标、性能参数均达到或超过原设计要求,整体水平达到1990年代国际水平,在国内高校已建成的网络中处于领先地位。
11月29-30日,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人才培养计划工作部署会议在兰州召开。会议由白春礼副院长主持,甘肃、青海、新疆、贵州、云南等地区的院属有关单位的领导参加了会议。
1997年
1月4-5日,召开中国科学院首次“教学成果奖”评审会,评出了8项一等奖,20项二等奖。
1月24日,国家计委批准中国科大“211工程”正式立项,“211工程”建设全面启动实施。
5月,中国科大研究生院(北京)学术委员会通过《关于聘任兼职教授的工作简则》,正式聘任来自44个研究所和高等院校的兼职教授113人。
6月26日-27日,在力学所召开“中国科学院研究生教学工作会议”,院各教学单位200余教师和干部参会,路甬祥常务副院长、白春礼副院长在会上作了报告。
9月1日,中国科学院高级管理干部培训班在管理干部学院开学。
10月,中国科学院出国留学工作会议在兰州召开,白春礼副院长在会上作了报告。
1998年
1月6日,印发《中国科学院关于加强和做好留学工作的意见》,要求进一步贯彻“继续开放、择优支持、来去自由、双向选择”的方针,鼓励留学人员以多种方式为国家作贡献。
2月10日,中国科学院《关于规范和加强研究生奖学金及研究助理(教学助理、管理助理)津贴管理的意见》颁布实行。
3月10日,余翔林调任中国科学院教育局局长职务,汤洪高兼任中国科大党委副书记,主持党委工作。
3月29日,江泽民为中国科大研究生院(北京)建院20周年题词“科教兴国,人才为本”。
5月12-16日,首届中国科学院博士后学术讨论会举行,163名博士后研究人员参加了学术研讨。
6月17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召开第16次会议,批准第七批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名单。1998年中国科学院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5个、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个,新增一级学科24个,新增博士学位点17个、硕士学位点28个。
6月19日,国务院任命朱清时任中国科大校长;中国科学院任命范维澄、冯克勤、程艺、王广训、金大胜(兼)任中国科大副校长。
9月1日,从即日起,中国科学院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下达的新的学科专业目录进行研究生的招生、培养和学位授予。
9月8日,教育部批准中国科学院招收外国和港澳台地区研究生。
10月13日,中国科学院公布1998年中国科学院博士生重点培养基地评审结果,全院共有11个博士生培养单位入选。
11月9日,中国科学院向教育部递交《关于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纳入国家高水平大学建设行列的报告》,明确了中国科大跨世纪建设与发展的目标,即到2018年建校六十周年前后,把中国科大建设成为规模适度、质量优异、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的研究型高水平大学,成为与中国科学院和其它专业研究院所及高科技企业相结合,面向全国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现代知识结构的一流人才,具有较强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的教育与科研基地。
11月16日,首届“中国科学院优秀博士后”评选揭晓,中国科大科大陈卿、物理所潘正伟、研究生院汪志祥、药物所杨玉社、细胞所范国煌、力学所康琦、金属所王建强、计算所孟丹、地球所张福勤、冰川所冯起等10位博士后当选。
11月17日,首届“中国科学院王宽诚博士后工作奖励基金”评审工作圆满结束,50名学者获奖。
1999年
1月,中国科学院教育局和人事局合并为中国科学院人事教育局,由余翔林任局长。
6月16日,教育部、国家学位委员会评选出首届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中国科学院有20篇论文入选,占获奖总数的1/5。
6月28-30日,中国科大数学、物理学、力学3个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全部被教育部评为优秀。
7月25日,中国科学院、教育部、安徽省人民政府举行重点共建中国科大协议签字仪式,路甬祥院长、陈至立部长、王太华省长分别代表三方在协议书上签字。
8月23日,由白春礼副院长为团长的中国科学院教育代表团赴美国和加拿大进行访问,并与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签署了合作协议。
10月23日,中国科学院青年联合会、京区研究生联合会成立。谭铁牛当选第一届院青联主席,王泳当选第一届院京区研究生会主席。
10月28日,中国科学院下发《中国科学院关于中外联合培养博士生的暂行办法》。同日,首届中国科学院奖学金颁奖仪式在北京举行,共400位高校学生获奖。
11月1日,教育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发文表彰全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先进集体。中国科学院物理所、化学所、上海有机所、长春应化所、大连化物所、金属所、计算所、上海生化所和中国科大等9个单位的研究生部受到表彰。
11月11日,中国科大刘庆峰等6名在校学生获准得到668.85万元的技术股权奖励,使高校学生智慧成果变成资本,这在全国高校中尚属首例。
12月9日,科技部、中宣部、教育部、中国科协联合发文,命名100个“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其中中国科学院共有14个单位被命名为“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
12月18-20日,为适应知识创新工程对高层次人才的要求,中国科学院在中国科大召开“博士生重点培养基地经验交流与研讨会”。
12月,中国科学院党组冬季扩大会议原则通过中国科大研究生院(北京)的创新规划。会议要求人教局进一步探讨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措施,并落实2000年中国科学院对研究生院1000万元的特别支持。
2000年
1月5日,成立中国科学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由吕晓澎任主任;下发修订过的《中国科学院博士生重点培养基地评审办法》,要求院属各单位自荐申报第二轮博士生重点培养基地。
2月10日,第二届“中国科学院优秀博士后”和“王宽诚博士后奖励基金”颁奖仪式在北京举行。
5月23日,中国科大决定建立“大师讲席”制度,在相关学科分别设立“华罗庚讲席”、“严济慈讲席”、“钱学森讲席”、“贝时璋讲席”、“赵九章讲席”等。
6月12日,中国科学院教育工作会议在上海学术交流中心召开,明确提出将组建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并对其性质、任务、定位、体制、组织结构和“三统一”的办学原则等做了明确的阐述,得到多数代表的支持。
7月4日,成立以余翔林为组长,吕晓澎、高文为副组长的“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筹建工作小组”。
8月,中国科大获准开展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试点工作,是全国首批进入试办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的单位之一。12月,成为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授权点。
9月20日,中国科学院党组宣布邓勇任中国科大研究生院(北京)党委书记,实施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这一领导体制。
10月上旬,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筹建工作领导小组向中科院党组上报《关于成立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的报告》。此前,中国科学院已向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提交《关于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院(北京)更名为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的报告》。9月26日李岚清副总理批示:似可予以支持,请至立同志酌处。
10月13日,中国科学院向教育部上报《关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北京)更名为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的请示》。
11月30日,中国科学院人教局向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报送《关于上报教育部“关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北京)更名为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的请示”的补充说明》。
12月29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联合下发《关于同意调整中国科学院研究生培养和学位授权管理体制及更名的批复》,同意将中国科学院所属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北京)更名为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并将中国科学院现有五个学部和各研究所的学位授予权,及所有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全部归入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至此,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被正式批准成立。
2001年
1月21日,任命白春礼为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院长(兼);高文为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法定代表人,任期4年);邓勇(兼)、孙勤、赵震声为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副院长(任期4年);邓勇为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党委书记;孙建国为党委副书记。
2月22日,中国科大成立材料科学研究中心、等离子体科学研究实验室、光子技术研究所等科研机构,以及空间科学技术研究基地管理委员会。
2月,中国科大极地环境研究室孙立广教授、博士生谢周清等完成的“过去3000年企鹅数量变化与环境演变”的研究成果名列2000年度“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第二位。
3-4月,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开始进行校园环境的清理整治,拆除全部活动板房,结束了研究生院用活动板房办公的历史。
4月22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研究生教育基地暨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研究生宿舍综合楼奠基。
5月8-10日,国家“211工程”验收专家组一行9人对中国科大“211工程”“九五”期间项目建设与实施情况进行全面检查验收。
5月10日,中国科学院下发《中国科学院研究生指导教师条例》。
5月22日,举行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更名揭牌仪式。
5月31日,首次在全院管理人员中实行继续教育登记证书制度,并印发《中国科学院继续教育证书管理办法及实施细则》。
8月25日,中国科学院下发《中国科学院增列培养博士、硕士学位研究生学科、专业点办法》。
11月,根据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最新出版的统计数据,中国科大1999年在SCI高影响因子期刊等级区域发表论文继续名列全国高校第一。
12月6日,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举行中关村教学楼奠基开工典礼。
12月12日,中国科学院公布2001年度“中国科学院优秀博士后”评选结果,10名博士后研究人员入选。
12月20日,由人事教育局组织的《中国科学院继续教育发展规划研究》软课题研究,荣获第三届全国人事科研成果评审二等奖。
12月25日,制定并实施《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师岗位聘任办法(试行)》,全面启动研究生培养单位教师聘任工作。
2002年
1月18日,中国科大基础数学等19个学科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数并列全国第八,增幅居全国高校之首。
2月1日,中国科大数学、物理学、力学3个基地被教育部评为国家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优秀基地。
4月28至5月2日,“2002年中韩大学校长会议”在韩国汉城举行,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作为中方大学秘书长单位,组织国内11所著名院校的校长参加会议,韩方22所大学校长参加。
5月28日,签署“德国马普协会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联合培养研究生意向书”。
5月,科技部公布我国纳米研究现状信息,中国科大1996-2000年在纳米科技领域共发表论文223篇,仅次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226篇),排名世界第二。
6月13日,中国科学院人教局下发通知,从2003年度起,将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从五个单元调整为4个单元,并将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的满分值从100分升为150分。
7月19日,中国科大获准建立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
8月31日,中国科大学生代表队代表我国参加首届亚广联亚太地区大学生机器人大赛,夺得亚军并获最佳技术奖。
9月3日,中国科学院远程教育系统正式开通。同日,举行“中国科学院上海教育基地揭牌仪式暨开学典礼”。
9月4日,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举行人文学院、地球科学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成立及院长聘任仪式。原中央党校常务副校长郑必坚出任人文学院院长、科技部部长徐冠华出任地球科学学院院长、国防科工委副主任兼国家航天局局长栾恩杰出任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
9月28日,中国科学院公布2002年度“中国科学院优秀博士后”评选结果,10名博士后研究人员入选。
10月18日,中国科学院武汉教育基地举行新研究生公寓楼奠基开工典礼。
10月24日,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和浙江大学研究生院签署合作协议,决定在研究生教育、博士后等方面紧密合作,做到信息、资源共享。
10月,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启动培养单位教师聘任工作,截止2002年10月,共聘任91个培养单位的1451人为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师,其中教授1219人(含院士135人),副教授232人。
10月,全国一级学科整体水平评估排名结果揭晓。本着自愿参加评估的原则,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物理研究所、上海光机所、计算技术研究所4个培养单位主动参加了评估,其整体水平及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学术声誉等各项指标都名列前茅,物理研究所在物理学科评估中整体水平名列第一。中国科大参评的理学学科均居国内前列,其中数学第六名、物理学第四名、化学第三名、电子科学与技术第五名。
12月28日,中国科学院广州教育基地揭牌成立。
2003年
3月,中国科大获准在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招生工作中试行自主选拔录取,是全国获准开展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22所高校之一。
4月15-17日,“中国科学家人文论坛”在人民大会堂小礼堂举行开幕式及第一单元主题报告会。周光召、熊光楷、吴良镛、徐冠华、郑必坚分别发表演讲。
4月29日,中科院人教局下达《关于成立中国科学院兰州教育基地的通知》。9月2日,中国科学院兰州教育基地在中国科学院兰州分院举行揭牌仪式。
5月22日,中共中央任命中国科学院党组副书记郭传杰兼任中国科大党委书记。
5月25日,国务院任命朱清时为中国科大校长。
7月2日,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关村地区研究生教育管理委员会成立。
7月3日,中国科学院发文整合中国科学院学位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位评定委员会。
9月11日,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玉泉路教学园区与中关村教学园区实现千兆网络互联,为跨园区教学提供了网络基础。
9月,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关村教学楼正式投入使用,数学系、物理系先期进驻中关村园区。
同月,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科学学研究所推出《2003中国大学研究生院排名》,评出了17所2003年中国一流研究生院,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以理学第一、工学第二的排名入选。
10月27日,经党委会和院务会研究,决定成立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关村园区管理部,由侯泉林兼主任。撤消原中关村园区办公室,原领导班子自动免职。
11月11日,中国科学院成都教育基地揭牌仪式在成都分院举行。
11月25=-28日,“中国科学家人文论坛”第二单元主题报告会在人民大会堂召开。曾培炎、路甬祥、王大珩、李肇星、吴文俊、栾恩杰、巴德年、牛文元等先后发表演讲。
12月15日,中国科学院武汉教育基地挂牌暨研究生公寓启用典礼在武汉隆重举行。
本年,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完成合肥中国科大分中心、上海分院分中心以及47个远程教学站的建设,建成具有摄拍、存储、制作、播出、交互能力的远程教学系统平台,覆盖了北京三个园区及京外62个培养单位,实现了与中国科大、上海教育基地、广州教育基地、武汉教育基地、合肥研究院、长春光机所基地的双向交互功能,并具备了玉泉路与中关村、上海、合肥双向实时交互教学的能力。
2004年
1月13日,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成立培训部、成人教育学院、玉泉路园区管理部、雁栖湖园区管理部。
3月9日,中国科学院印发《关于支持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贯彻新形式下“全院办校、所系结合”办学方针的意见》。
3月24-26日,“中国科学院远程教育系统资源建设研讨会”在玉泉路教学园区召开,28个教学站的43位代表参加会议。
3月28日,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与澳大利亚伊迪斯·科文大学合作培养信息技术硕士(MIT)项目举行发布会。
3月,国务院原则同意中国科学院在雁栖湖建设研究生院新园区的规划。
4月20-22日,由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主办,高等教育出版社协办的“中国科学与人文论坛”第三单元主题报告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李光耀、陈至立、郑必坚、杨振宁、李振声、李开复分别发表演讲。
4月26日,香港科技大学朱经武校长率代表团到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访问交流,并签署合作培养研究生协议。
5月19日,制定并印发《中国科学院继续教育管理办法》。
7月20日,中国科学院首届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在青岛市开幕。
8月29日,首届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审会议在北京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30余名院内外知名院士、专家参加了本次会议,共评选出50篇中国科学院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和50位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
10月12-13日,中国科学院第四次中国科大发展工作会议暨中国科学院、教育部、安徽省政府继续重点共建中国科大协议签字仪式在北京隆重举行。
10月24日,中国科学院设立并启动“中国科学院优秀博士学位论文、院长奖获得者科研启动专项资金管理助办法”,设立专项资金对留院工作的优秀博士学位论文、院长奖获得者给予启动经费支持。
本年实现了研究生院在北京地区的统一招生,推行了研究生发表论文的“双署名”制度。
2005年
1月13日,中国科大“多粒子纠缠态的制备与操纵”作为高校中唯一一项成果入选2004年全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
3月,中国科学院正式下文,决定将管理干部学院并入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4月25日,签署《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与瑞典隆德大学学术交流与合作协议》和《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与瑞典隆德大学学者和博士生交换协议》两项合作协议。
5月15日,德国克劳斯塔尔工业大学校长Brandt一行访问中国科学院武汉分院,并与武汉分院签订合作协议书,决定启动共同开发人才培养项目的计划。此次合作具体由武汉教育基地负责实施。
5月20日,中国科学院广州教育基地开始正式启用培养大楼。
5月21日,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正式招收和培养的第一位外国博士研究生古兰姆·拉索尔(Ghulam Rasul)在大气物理研究所顺利通过博士论文答辩。
6月9日,中国科学院兰州教育基地综合楼奠基仪式举行。
7月7日,白春礼率中国科学院代表团访问日本筑波大学,并与日方签署《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与日本筑波大学学术交流与合作协议》和《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与日本筑波大学学生交换项目协议》。
8月中旬起,根据中国科学院党组的部署,中国科学院人事教育局组织进行了院教育发展战略研究,成立了以白春礼副院长为组长的教育发展战略研究组,完成了《中国科学院教育发展战略研究报告》和提交院党组的《促进科研教育紧密结合,加强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报告。
9月18日,签署《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与克罗拉多州立大学国际谅解备忘录》。
11月19-25日,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专家组一行15人对中国科大的本科教学工作进行了实地考察。专家组认为,中国科大办学定位准确,思路清晰;师资队伍结构合理,教学与科研相互促进;重视教学条件建设,教学设施齐全;教育教学改革成效显著,培养出一批高素质人才。
12月16日,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空中课堂”正式开通试运行。“空中课堂”设11个教育频道,包括2个“卫星教育频道”、1个“实时教学课堂频道”、4个“教学课堂频道”等。
本年,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位评定委员会对学生发表论文数量不再做统一量化要求,而由各培养单位学位评定委员会根据本单位学科专业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标准,并报研究生院学位评定委员会相关学科评议组备案。
2006年
3月16-18日,中国科学院继续教育工作研讨会在上海分院举行,会议讨论了《中国科学院2006-2010年继续教育规划》、《中国科学院继续教育课程体系》等。
4月10日,中国科学院印发《中国科学院中欧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计划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率先启动了与德国马普学会联合培养博士生工作。
7月18-19日,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第一次工作会议在北京玉泉路园区召开。来自全院100余个培养单位的主管研究生教育的所领导和教育干部20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上同时举行了“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材”首发仪式。
7月29日,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位评定委员会第二届第7次会议原则审议通过了新修订的《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位授予暂行条例》。
9月上旬,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和中国科大就“中科院与德国马普学会联合培养博士生项目”进行了人才选拔工作,选拔了37名候选博士研究生向马普学会予以推荐。
9月15日,广州教育基地举办第一届教学指导委员会成立大会暨2006年优秀研究生导师表彰大会。
9月18日,中国科学院兰州教育基地综合楼落成。
10月16日,《中国科学院2006-2010年继续教育规划》正式发布。
10月23日,《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与美国普渡大学合作备忘录》签署。两校将开展学者、学生、职员交换项目、联合培养研究生项目以及其他科研合作项目。
10月24日,《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与美国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合作备忘录》签署。
12月2日,举行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雁栖湖校园奠基仪式。
12月22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十一五”期间建设与发展规划》正式发布实施。规划指出,“十一五”期间,中国科大将贯彻“质量优异,特色鲜明,规模适度,结构合理”和“全院办校,所系结合”的办学方针,推进一流研究型大学建设,为在2018年前后建设一流研究型大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本年,全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开展了全国一级学科整体水平第二轮评估工作。中国科学院物理所与南京大学并列获得全国物理学一级学科整体水平第一名。
2007年
1月15日,地理所等9个培养单位的800余名研究生,陆续入住新落成的“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奥运村园区”。
4月3日至11月27日,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主办的“中国科学与人文论坛”共举办13场主题报告会,亨利·基辛格、英德拉·努伊、潘宗光、李国杰、德尔·罗斯福、陈宜瑜、理查德·罗伊斯·施罗克、库尔特·兰贝克、卓以和、朱棣文、Catherine Bréchignac、常嘉煌等国内外政要、著名科学家和企业家分别发表演讲。
5月14日,中国科学院“全院办校、所系结合”工作会议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隆重召开。
5月25日,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校长Ian Chubb AC教授应邀访问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并发表了题为《基础研究的重要性》的演讲。
6月18日,中国科学院下发《关于进一步支持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新形势下贯彻“全院办学,所系结合”办学方针的实施意见》,要求院属各研究所和中国科大加强结合与合作。
7月2日,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推出跨学科专业选择计划(TOP-100)、跨学科课程兼修计划(Program-10)、通识案例课程(Cover-All)和相对标准考核规则(Pass-90%)等四项举措,以推进研究生教育的改革创新。
2008年
6月22日下午,中国科学院“坚持科教结合,培育创新人才”50周年报告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路甬祥、白春礼、周济、刘燕华、曹健林、王志珍等中科院、教育部和科技部等单位领导出席会议。
9月20日,中国科学院教学成果奖评审会议在合肥召开,共评选出中国科学院教学成果奖特等奖2项,一等奖6项,二等奖30项。
9月25日,中组部副部长李建华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宣布,中共中央、国务院任命许武担任中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党委书记,侯建国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
12月2日,中国科学院在北京召开 “坚持科教结合,培养创新人才”研讨会。院长路甬祥、常务副院长白春礼出席会议并作了讲话。
本年,扩展了“中欧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计划”,首次开展法国国家科研中心和德国弗劳恩霍夫协会项目,到年底已向德国、法国共派出博士研究生53人。
启动教育发展战略与路线图研究工作,制订中国科学院2010 -2050年教育规划和发展路线图。
2009年
1月22日,中国科学院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科教紧密结合,培养创新人才工作的实施意见》,并于4月2日发文成立了中国科学院科教结合工作指导委员会。
3月11日,中国科学院、教育部和安徽省人民政府在北京隆重签署《中国科学院、教育部、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持续重点共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协议》,决定在2009年至2013年持续重点共建中国科大,努力将其办成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
6月18日,中国科学院科教结合工作指导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由白春礼常务副院长主持,审议通过了2009年度中国科学院科教结合教育创新项目资助名单。
7月1日,2009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名单(共98篇)进入异议期。中国科学院共有20篇论文入选,其中,中国科大2篇,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各培养单位18篇。
© 2014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500285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